中华礼仪故事
中华传统礼仪故事
1. 曾子避席
曾子,孔子的弟子,在孔子面前表现出对老师的极大尊重。当孔子询问关于圣贤之王的德行时,曾子立刻从坐席上站起来,走到门外恭敬地请教,体现了尊师重道的传统礼仪。
2. 刻木事亲
丁兰,东汉时期河内人,因父母双亡,用木头刻成双亲雕像,事之如生,每日三餐敬过双亲后才食用,出门前禀告,回家后面见,从不懈怠。其妻对木像不敬,丁兰得知后将其休弃,故事强调了对父母的尊敬和孝顺。
3. 程门立雪
杨时和游酢,宋代学者,向程颢、程颐拜师求教。在程颐闭目养神时,二人侍立门外等候,直到雪积一尺多厚,表现了对师长的尊敬和求学的诚心。
4. 千里送鹅毛
唐朝时,云南少数民族首领派特使缅伯高向太宗献天鹅。途中天鹅飞走,缅伯高只抓到几根鹅毛,但仍将其作为礼物献给太宗,体现了送礼之人诚信的美德。
5. 孔融让梨
孔融,东汉末年的文学家,四岁时就知道将大的梨子留给哥哥和弟弟,自己拿最小的,体现了兄弟间的礼让和友爱。
6. 张良拾鞋
张良,西汉高祖刘邦的军师,在下邳桥上遇到一位老人,老人故意掉落鞋子让张良拾起,张良强忍怒气,拾起鞋子后供奉为“黄石公”,体现了尊老敬贤的礼仪。
7. 司马光砸缸
司马光,聪明的小孩,在同伴掉入水缸的紧急情况下,冷静地砸破水缸救出同伴,体现了临危不惧和助人为乐的精神。
8. 王祥孝母
王祥,非常孝敬父母,其孝行感动天地,其孝行被家族引为典范,并受到宋皇的旌表。
这些故事体现了中国古代社会的传统美德,如尊师重道、孝顺父母、兄弟和睦、诚信待人等,至今仍被广泛传颂和弘扬
其他小伙伴的相似问题:
曾子避席的故事详细情节是什么?
刻木事亲的故事背景有哪些?
程门立雪的故事在现代如何被传颂?